13511066123

(咨询时间:工作日 8:00-11:30,13:30-17:00)
邮箱:zhangxiangting@jilinyuantong.com
地址:吉林省临江市鸭绿江大街27号

校长马琰铭在2025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张信哲欧宝    发布时间:2025-09-12 19:26:00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相信,同学们在浙大求学的美好时光,将深深镌刻在你们的记忆深处,成为学生时代的璀璨回忆。过去几年,你们秉持“求是创新”校训,在各自的领域接受科研训练、尝试突破知识边界,锻造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注力与求知欲;你们在创新实践中转化研究成果、检验真理标准,培育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洞察力与好奇心。经此锻炼,你们定能回应竺可桢老校长“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之期盼,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迈出新的步伐,在更大的舞台上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岁月不居,时序更替,“变”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特定的、暂时的。若无法有效应对变化,就会失去自己的本真。我们既要主动拥抱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也要敢于坚持原则、坚定信念、坚守初心。这是辩证法的智慧,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解答的人生考题。今天,大多数毕业生将要面临环境的转变、身份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对此,我们要怎么来适应转变?又要坚守什么?值此临别之际,我想围绕“变与不变中的智慧”谈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明者,觌机理于玄微之未形”,蕴含着守文明之遗音以防绝响、察未形之机理以开新局的守正达变智慧。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希望同学们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准确识变,坚守树我邦国的情怀不变。树我邦国是浙大的传统,浙大创办于民族危亡时刻,128年来,一代代浙大人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项项彪炳史册、照亮汗青的重要贡献。浙大校友程开甲院士,目睹国家贫弱,在日记中疾书“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是科学救国”,他放弃英国的学术研究毅然归国,隐姓埋名投身核试验,成为了共和国的“核司令”。浙大校友林俊德院士投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50多年,扎根戈壁参与了45次核试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病房里整理科研资料,将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这些都充足表现了浙大师生服务国家建设、担当天下兴亡的使命责任。

  同学们,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民族复兴的伟业、强国建设的宏图,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可或缺,每一份贡献都弥足珍贵。当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时局的伟大变革。希望同学们,像浙大的前辈那样,永葆爱国心、常怀报国志、投身强国业,着眼国家富强的现实需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希望同学们在智能时代的迭变中科学应变,坚守求是创新的精神不变。求是创新是浙大的校训,浙大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128年来,一代代浙大人将持续探究真理与大胆创新创造有机融合,产生了一个个领先行业、领跑世界的重要成果。浙大校歌开篇就阐明“惟学无际,际于天地”,也就是学问之道是无穷无尽的。竺可桢老校长曾说,“现代科学的目标就是探求真理。科学的办法能够改变,而科学的目标却永远不能改变,这就是科学的精神。”化工学院谢涛教授和郑宁研究员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可逆化学反应,制造了可无限循环的3D打印树脂材料,解决了传统材料难以回收利用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的难题。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浙大人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解决人类共同挑战的担当作为。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也恰逢中国创新发展、生机勃勃的春天,这是科技的伟大变革。对此,你们应当充满信心,有足够的智慧和底气去拥抱未来、改变未来。希望同学们,像浙大的前辈那样,勇立时代潮头、勤于探索真理、敢于大胆创新,继承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拓展交叉性复合型认知范畴,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卓越创造,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推动科学的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

  希望同学们在人生成长的蜕变中主动求变,坚守启真厚德的信念不变。启真厚德是浙大的追求,浙大从来不单单是传授技艺的道场,更重要的是塑造道德人格的学府,128年来,一代代浙大人将贡献智慧与引领风气相凝合,书写了一段段探求真理、厚实德行的感人故事。遵义湄潭办学期间,费巩教授坚持“以全体同学的幸福为己任”,自费定制植物油灯,为同学们解决夜里学习的难题,这盏“费巩灯”点亮了莘莘学子探求真知的道路。浙大校友陈薇院士深耕生物安全领域30余年,始终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使命、激情与意志,同病毒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战斗,她说“这是军人应有的追求,是科研工作者分内的担当”。全国最美教师苏德矿老师用独具特色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把晦涩难懂的《微积分》课程变得妙趣横生,让课堂成为引导同学们奋发向上的殿堂,用知识的星火点燃同学们的人生理想。这些都彰显了浙大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价值追求。

  同学们,最高级的学术是良知,最深刻的知识是悲悯。你们将面临职业生涯的转型、生活方式的抉择、价值理念的碰撞,这是重要的人生变革。在这个团队与团队、自己与他人竞争都十分激烈的时代,涵养道德、坚守良知是超越利益纠葛的宝贵财富。希望同学们,像浙大的前辈那样,无论是开展学术研究,还是投身社会实践,都能坚守本心、涵养情操、饱含悲悯,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修养,树立起永不迷失的精神坐标和明德至善的价值导向。

  同学们,习指出,“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要成为合格的先锋,就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智慧,这是传统人文精神的高度浓缩,也是现代哲学理念的提炼升华,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同学们,无论你们的社会角色如何变化,浙大人的身份不会变,浙大人的精神不能变,浙大永远是你们最温暖的家园!未来路上,母校将始终为你们感到自豪,时刻为你们欢欣鼓舞!欢迎各位常回来看看,母校永远牵挂你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三105-9

上一篇:51CTO书院

下一篇:平潭归纳试验区公安局关于实施酒醉驾告发奖赏机制的布告